粽情四海,鼎湖山裹蒸粽情深
《十月一日》
唐—杜甫
有瘴非全歇,為冬亦不難。
夜郎溪日暖,白帝峽風寒。
蒸裹如千室,焦糟幸一柈。
茲辰南國重,舊俗自相歡。
如詩中所說,舊俗春節是一個熱鬧而隆重的日子,這種重要的節日,人們不怕制作的繁瑣、工本的價高,也要歡天喜地的、熱熱鬧鬧的制作裹蒸粽,因為其象征著生活“步步高升、蒸蒸日上”。
清代詩人王仕禎曾親臨肇慶,也吟詩贊嘆了肇慶城鄉除夕熬煮裹蒸的盛況
“除夕濃煙籠紫陌,家家塵甑裹蒸香”。
裹蒸粽在外界有“不吃裹蒸粽等于沒來肇慶”一說,可見它的地位有多高!
想要吃到裹蒸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唐僧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,要想吃到它也是要“折騰”一番。
裹蒸粽VS普通粽
和其他粽子不同,肇慶的裹蒸粽個頭大,四四方方包出來象個島一樣的形狀,其他粽子不是。
其次就是包裹材料上,肇慶裹蒸粽用的是柊葉,普通粽子用的是竹葉。”柊這種植物適合肇慶多山的地理形勢,和獨特的自然氣候本身也是肇慶特產。拿這種葉子煮水飲用,有清熱利尿,治音啞、喉痛、口腔潰瘍,解酒毒等功效。而且柊葉柔軟,不像別的葉子一折就斷,并且具有一定的保鮮作用。“兩種粽子一起蒸,一定是那個用柊葉包的味道比用竹葉包的香。”
首先,采摘回來的冬葉,每張先要仔細洗干凈,然后略煮(就是開水里過一下),接著冷水再漂洗,程序完成后就可以晾干備用了。(講究的人家還會在第二天再重復一遍上述程序)。
再把糯米、脫皮綠豆、粽葉等洗干凈,再把鹽放到糯米里攪拌均勻,葉子洗干凈放到開水里燙一下,不要以為很簡單,這是保持葉子綠油油的關鍵一步。這些準備好以后就要準備餡料了,每家的都不一樣。
最平常的做法是里面放五花肉,有的會五花肉+干瑤柱或者咸蛋黃。
豬肉要選肥瘦相間的為上乘,還要加上五香粉有的還會放一點點的酒,使餡味醇香、肥而不膩。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、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來;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,直至糯米、綠豆、豬肉完全融合為止,吃起來香糯醇厚,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裹蒸粽包成三角狀,是古時候遺傳下來的習俗,以前的人是直接用些像是帽子,碗來包粽子,抱起來的形狀從貼合帽子碗的形狀就慢慢演變成三角狀傳下來,用料是一層一層包的,并不是先拌勻,表面純白的糯米,中間綠豆,然后豬肉以及一些可能會添加的其他料
包裹蒸粽的柊葉,也是提前用水浸泡6-8小時,這樣不易折斷。
用料:綠豆,糯米,豬肉
咸肉粽包成長條狀,用料是綠豆糯米豬肉一起混合在一起攪拌成勻才包成粽子,用料可以更多更雜。
裹蒸粽包成三角狀,這樣包法會更扎實,而長條狀易入水,易軟。
北方人沒有堿水粽的概念,每年一到端午,關于甜粽子和咸粽子總有人要爭一個高下,似乎都忘記了還有一個堿水粽的存在。以食用堿水泡過一段時間的糯米,彼此結合得更加緊密,不用加糖和其他佐料,光是淡淡的堿味,就讓人覺得這才是粽子。
用料:純糯米加堿水
與咸肉粽相同和區別:都是長條狀,但堿水粽包的更細長一些,這樣會更爽口彈牙咸肉粽會包的更大點,短一點,包的相對更扎實,這樣里面用料的口味會更好。